国科质检欢迎您!本机构提供CE认证咨询_生物相容性_毒理检测_消毒用品检测等各项检测认证项目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检测资讯 >
CE认证,生物相容性检测,毒理检测

创新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

为了引导创新药物的快速开发、控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6年颁布了“探索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提出在进行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开展零..

400-8080-526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办理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发布时间:2021-06-08 热度:

  为了引导创新药物的快速开发、控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6年颁布了“探索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提出在进行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开展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快速筛选、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新药开发效率的探索性新药临床研究方法愈来愈受到关注。但在我国零期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和专业的研究人员,零期临床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就创新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研究方法、检测方法、适用药物、优势与不足及与传统临床试验的区别等作一综述。

  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开始,需经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应、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部位和效果,再通过首次人体试验和各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批准,通常经历10到15年的时间,耗资可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要,国内外医药公司和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开发以抗肿瘤药物、大分子药物为主导的创新药物,但据文献报道大约只有10%创新药物能最后进入市场,而在研究越早期阶段停止问题药物的研发,越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如何早期从一组候选化合物中确定最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进行后续的研发?如何提高临床前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这些在动物体内安全的药物在人体一定安全吗?它们在人体的组织分布特点如何,是否能在人体内有效地与靶点结合?按照传统模式,回答上述问题需要至少完成传统的Ⅰ期所有试验,甚至需要Ⅱ期和Ⅲ期的确认,不仅需要大量受试者暴露于试验药物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临床试验过程中一旦药物出现安全性问题,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国科质检创新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

  为了引导创新药物的快速开发、控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06年颁布了“探索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提出在进行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开展小规模人体“微剂量”研究的思路,即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快速筛选、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促进更多的有效化合物上市的“探索性新药研究方法”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创新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1.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

  传统的临床研究常由动物数据推测药物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但人和动物间代谢酶种类及数量、代谢途径等均不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分泌与人体有很大差异,因此,这种简单的推断往往使临床试验,尤其对于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风险增加,2006年英国TNG1412造成的灾难性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零期临床试验是指活性化合物在完成临床前试验后未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之前,研制者使用微剂量在少量健康志愿者或者病人(通常为6~15人)进行的药物试验,收集必要的有关药物安全及药代动力学的试验数据,以评估研发药物是否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新药或生物制剂的可能性,是从临床前试验过渡到Ⅰ期临床试验的中间环节。

  进行零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化合物或剂型进行研究,获得包含蛋白结合率、酶抑制率等的人体药动学数据和包含与靶点的结合情况相关的药效动力学数据,以及采用各种影像学研究手段获得的人体组织分布情况,以便早期从一组候选化合物中确定最有研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及后续的研发。另外,尽早了解先导化合物在人体的代谢特征,对于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动物选择、提高动物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也非常有意义。

  2.零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

  零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微剂量研究(micro-dose studies)和药理学相关剂量研究(pharmacologicallyrelevant dose)。

  微剂量研究在人体进行的探索性药物研究,是使用低于1/100动物实验数据的剂量值计算人体产生药理效果的剂量,目的是了解受试药品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特点、评价其在人体的生物学分布及靶向效果、测定其的剂量范围和给药次数及顺序、明确两种以上药物衍生物状态下的药代和药效,同时对开发新型的显影探针或显影技术有很大帮助。美国FDA和欧洲EMEA对微剂量的定义是:低于通过临床前毒理学研究获得的动物安全性数据而推导出的拟用于人体可能产生临床药理学效应剂量的1/100,且最大剂量不超过100μg的剂量,对于蛋白类产品,剂量需≤30nmoL。

  药理学相关剂量研究在动物体内进行的探索性药物研究,属临床前研究的范畴,其目的在于评价受试药品的药理作用,进行试验前应有临床前安全数据(敏感物种2周毒理学实验结果)。药理学相关剂量研究通常连续用药不超过7d,起始剂量为敏感物种1/50的NOAEL(未观察到的副作用剂量)(mg/m2),最大剂量为1/4或1/2的NOAEL或出现靶指标的变化或副作用。药理学相关剂量研究不仅对了解受试药品在人体的作用机制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够在Ⅰ期试验之前提供人体内药代-药效相关数据,为确定采用单制剂或混合制剂、评价作用于同一靶向的两种以上药物及衍生物的人体内药效提供了参考,对进一步研发选择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

  3.零期临床试验与传统的I期临床试验的区别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零期临床试验与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在受试者人数、受试时间、受试药物剂量、受益评估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4零期临床试验的检测方法

  由于0期临床试验是微剂量试验,因此需要有超灵敏和精确的检测手段来实现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药物与特定受体或酶的结合情况,以确定药物PK/PD的特征、提供药物与其靶点作用的信息、评定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药物生物分布的研究提供药物初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等.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多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估
下一篇:药品研制相关的法律政策

相关阅读

元素分析标准
元素分析标准

元素的化学形态与其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性密切相关,因此痕(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研究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药学、微量元素医学等领域备受关注。那么...

元素杂质分析方法验证
元素杂质分析方法验证

对于法规指定的24种元素杂质,在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文献查询、供应商调查等非实验手段来确认的低风险金属元素杂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筛查...

药物中肼检测
药物中肼检测

基因毒性杂质也称为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GTIs),系指能引起遗传毒性的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如:起始原料、反应物、催化剂、试剂、溶剂、中间体...

药物进行肼检测
药物进行肼检测

遗传毒素是一类极富挑战性的杂质,并已被证明即便在低浓度条件下依然具有毒性。因此美国和欧盟的药品监管机构以及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都特别指定了它...

药物中基因毒杂质研究
药物中基因毒杂质研究

2004年EMA发布的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草案),采用“最低合理可行”的概念,默许全面消除风险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建议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作为基因毒性杂质的可接受限度。...

药物研发中元素分析检测方法
药物研发中元素分析检测方法

药品的含量或效价是评定药品的主要指标之一,设计其测定方法时,应根据药品特性、剂型、处方、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综合考虑,当鉴别试验和纯度检查保证了专属性和纯度的...

药物分析杂质
药物分析杂质

药物杂质是指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它是反映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药物中的杂质一方面导致药物活性成分含量降低,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毒性杂质在用药过程中会威...

药物分析开发中杂质的分类
药物分析开发中杂质的分类

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在药物研发中杂质的研究贯穿其整个阶段,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内容。药品中的杂质分类通常有四种方法:①按理化性质分类:有机杂质...

国科质检服务理念
国科质检微信号

扫码加微信

全国热线 :400-8080-526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东路 399 号中润中心18914041989

江苏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江苏特防中心